新篇|金日光教授:(七)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理和药理?_世界华人报 
今天是: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新篇|金日光教授:(七)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理和药理?

来源:聚宇能研究院  供稿 更新时间:2025-10-28 20:54:04 点击数:

金日光语录

新篇|金日光教授:(七)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理和药理?(图1)


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理和药理·七


乙型肝炎病毒:顽固病毒同时具有高度隐匿性与集中破坏力?“不完全双链”环状DNA结构可以实现高效“潜行与复制”


中西医协同结合非药物干预,实现科学有效防控


引言

近日,有些群友给我推荐了一篇由首都医科大学贾继东教授团队发布、介绍中国乙肝治疗情况的文章,我细看后认为,报告系统性地回顾了我国在抗击乙型肝炎病毒(HBV)领域三十余年的公共卫生实践与临床成就,尤其文章关注了在疫苗干预与母婴阻断方面取得的进展


不过,这批文章基本没有涉及医理方面的内容。因为乙肝在中国其实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议题,疾控中心等机构预计,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约有7000多万


应大家的需求,我在本篇公众号中提供一个医理层面的注解,剖析一下疾病的出现、传播与防控思路



HBV的生存之道


要理解乙肝为何成为一种极难根除的慢性疾病,必须首先了解病毒本身的生存策略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动力研究中心的张双琨博士特别查询了HBV病毒的DNA


病毒DNA


 A(腺嘌呤十一)731,双环

 T(胸腺嘧啶一十一)908,单环

 C(胞嘧啶一一)851,单环

 G(鸟嘌呤十十)692,双环


从上述碱基数据可以发现,HBV的DNA构成偏离了常规病毒的特征(即A>T, G>C)


这一特性,使其基因组的化学基础与人类基因环境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这意味着HBV对人体的高度组织嗜性(Tropism)与亲和力,也侧面解释了为何我国的感染者基数如此庞大。


但,更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病毒的独特复制机制。尽管它被归类为DNA病毒,但HBV在复制过程中却表现出类似于RNA病毒的特殊性


核心原因在于它的基因组并非一个完美的双螺旋结构,而是一种“不完全双链”形态:由一条完整的长链(负链)与另一条长度不固定的短链(正链)构成,后者在环状结构上留下了一个明显的“缺口”。这种“部分双链”的环状DNA结构,决定了它的一系列复杂行为


张双琨博士将这个结构比喻为一个有裂口的钥匙环。钥匙环本身是环状的(对应环状DNA),但其中一条金属丝的长度不足,导致环体未能完全闭合(对应“不完全双链”)。

新篇|金日光教授:(七)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理和药理?(图2)

图片来源:kknews


这种独特的物理构型,决定了病毒在宿主细胞内采取了一种模仿RNA病毒的特殊复制路径。



1. 从DNA到RNA的转录

新篇|金日光教授:(七)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理和药理?(图3)


病毒进入肝细胞核后,不完整的双链DNA首先会被宿主细胞的酶系统“修复”,形成一个结构完整且高度稳定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这种cccDNA分子能长期存在于肝细胞核内,这也是乙肝难以被彻底根除的生物学原理。随后,这个稳固的cccDNA可以作为核心“模板”,转录出多种病毒RNA,其中最关键的便是作为“中介体”的前基因组RNA(pgRNA)



2.从RNA到DNA逆转录

新篇|金日光教授:(七)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理和药理?(图4)


前基因组RNA(pgRNA)会被包裹进入新组装的病毒蛋白衣壳内部


在衣壳的保护下,病毒启动标志性的逆转录过程:利用自带的逆转录酶,以pgRNA为模板反向合成出新的病毒DNA负链;再以新生成的负链为模板,合成部分正链,最终重新形成一个含有“缺口”的新病毒基因组


我们再次梳理一下它的复制路径:


病毒DNA →(进入细胞核并被修复)→ 形成稳定的cccDNA病毒库 →(转录)→ 生成RNA复制模板 →(衣壳内逆转录)→ 合成新一代病毒DNA


这套精密而高效的“潜行与复制”流程,决定了HBV的顽固性。



现代疫苗的结构与逻辑


面对HBV精密的生存机制,现代乙肝疫苗的研发思路,选择了绕过使用完整病毒或其遗传物质的传统路径,乙肝疫苗的核心成分仅为病毒外壳上的蛋白质,不含任何病毒基因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科学家将编码乙肝表面抗原(HBsAg,即病毒外壳上的关键识别蛋白)的基因片段,植入酵母菌或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这些细胞随即成为高效生产HBsAg的“生物工厂”


最终制成疫苗的核心成分仅是这些经过高度纯化的、不含任何病毒遗传物质的蛋白质。张博士开玩笑表示,这相当于只制造了敌军统一的“制服”(HBs-Ag)。

新篇|金日光教授:(七)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理和药理?(图5)

图片来源:virtusmedical.com


当这些抗原被注入人体,它们可以有效地“启动”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被激活,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大量能够精准识别并结合HBsAg的中和抗体(抗-HBs),而且,这个过程会建立起长期的免疫记忆。一旦HBV病毒入侵,免疫系统便能迅速行动将其清除。


但这里我也要再做一个提示,疫苗的作用在于防患于未然,对于已经形成的慢性感染无法起到治疗效果



疾病的演进轨迹




在缺乏有效干预的情况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病程,通常遵循一个典型的演进轨迹,特点是早期的高度隐匿性与后期的破坏性进展


理论上,许多免疫功能健全的成年人在初次感染HBV后,能够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在急性期过后实现自愈并获得抗体。


但在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的婴幼儿及儿童期发生感染,则极易发展为慢性携带状态,这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模式


 阶段一:静默携带期 


这是绝大多数慢性感染者的常态。病毒与免疫系统达成一种“休战”状态,肝脏炎症轻微或不存在。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与健康人无异,肝功能也正常,但病毒仍在低水平复制。这一阶段可能持续数十年,因此乙肝也被称为“沉默杀手”。


 阶段二:免疫清除与慢性炎症期 


在某些诱因下,免疫系统被再度激活,开始攻击被感染的肝细胞,导致肝脏出现反复或持续的炎症,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但这些情况很容易被忽略。长期的肝脏炎症是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阶段三:终末期肝病 


随着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肝脏结构和功能遭到严重破坏,进入“失代偿”阶段。


此时,临床症状将集中爆发

症状

具体情况

体征表现

肝掌(手掌大小鱼际部位充血发红)和蜘蛛痣(皮肤上出现形似蜘蛛网的红色毛细血管扩张)

腹部不适

出现腹胀,严重时可形成腹水(腹腔内积聚大量液体)

黄疸

皮肤、巩膜(眼白)再次或持续性地变黄

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危重并发症,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意识与精神状态改变

肝性脑病,早期表现为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晚期发展为嗜睡甚至昏迷



中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

新篇|金日光教授:(七)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理和药理?(图6)


 治疗目标 


当前西医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功能性治愈”或“长期病毒学抑制”,而不是彻底清除病毒(“根治”)。


核心在于通过药物长期抑制病毒复制,使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肝功能,阻止或延缓向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进程,进而提高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

新篇|金日光教授:(七)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理和药理?(图7)


 主要药物 


核苷(酸)类似物(NAs): 如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丙酚替诺福韦(TAF)。


这类口服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线疗法,抗病毒效果强、副作用小、且服用方便


干扰素(IFN): 主要指聚乙二醇干扰素,需要通过皮下注射给药。


疗程固定,伴有较多潜在副作用。但优势在于,部分患者在完成疗程后有可能实现“临床治愈”(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




中医中药治疗

新篇|金日光教授:(七)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理和药理?(图8)


中医治疗强调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辨证论治


改善临床症状:针对患者的乏力、胁痛、腹胀、食欲不振等不适,进行个体化调理


抗炎保肝:部分中药具有明确的抗肝脏炎症、降低转氨酶的作用


抗肝纤维化:特定中药复方(如扶正化瘀胶囊等)延缓甚至逆转早期肝纤维化方面已获得证据支持。


增效减毒: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中药可以帮助减轻部分药物副作用,整体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非药物干预的探讨



现在也有很多人开始关注非药物干预手段,比如方厉远院长研发基地生产的“聚宇能生命动力液”,针对HBV感染能产生一些积极影响。因为该源液的阴阳精气分布与人体血清具有高度一致性,所以能对机体产生积极作用


但源液不是药品,只是在一些个案中观察到了好转的情况。例如,一个9岁的白血病患儿,在接受西医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后,辅以动力液作为补充。


据观察,在服用一小段时间后,孩子的精神状态显著改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两项关键肝功能指标也趋于正常。在后续的调理过程中,患儿体内的HBV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目前状况稳定。但据了解为了巩固效果,该患儿仍在每日服用少量动力液。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核心认识


  1. 乙肝可防可控,无需过度恐慌。 接种乙肝疫苗是当前预防HBV感染最为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手段。


  2. 规范治疗是病情管理的关键。 一旦确诊为需要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启动并严格遵循长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3. 定期监测防患于未然。 即便没有明显症状,慢性HBV携带者也应坚持每6-12个月进行一次系统性复查,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AFP)及肝脏影像学检查,以实现早期预警


  4. 中西医结合是值得探索的综合路径。 在标准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进行辨证调理,是当前许多患者所采用的一种旨在提升整体疗效和生活质量的综合治疗模式。


  5. 对于新兴非药物干预手段,“聚宇能生命动力液”的潜在作用已经在部分案例中观察到效果,未来的应用场景也许可以更为广泛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大家更全面、理性地认识HBV的成因与危害性,并明晰当前科学有效的应对路径。


常州《黄帝内经》当代科学解读馆

主持人:金日光

2025年10月25日

金老头像 不可删!.jpg


【责任编辑:华人报编辑】